有个朋友毕业后在北京工作,最近每天和我抱怨,说北京这几天疫情好像厉害点,做核酸特别勤。要是哪一天不做,就会导致健康宝弹窗,哪都让你去不了。还吐槽说,自己的怎么好好的,也想弹下窗,这样就可以在家休息一天,不过想着就得呆着,挣不了钱啦,不上班吃啥用啥花啥?要是真的被隔离了,该怎么继续生活?
这个朋友是小白大学期间的一个舍友,93年的老哥,就住在我斜对面的铺,因为去学校第一个认识的室友就是他,所以那段时间,关系挺好。他家里条件比小白的还要差点,上学的学费都是助学贷,但他好像从来不在意,买东西都是大手大脚的,一次逛街能买七八双鞋子,都不便宜。因为家境贫困,我俩都申请了学校的贫困助学金,每年3000块钱。
这个钱,对于当时的小白来说,是个很大的数字,开玩笑来说,这就是小白的第一桶金。但是这笔助学金,学校有个硬性规定,不管多么优秀,如果有一门课挂科,所有奖学金助学金都不给了。他的英语不太好,小白的英语还行,就想着带着他一起去学习,但他每天就是在寝室里打游戏,插科打诨,甚至对我破口大骂,说我多管闲事。
后来,他的英语果然挂了,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远。
一晃七八年过去了,现在想起来,不胜唏嘘。
按理说,学校应该是努力学习的地方,不应该有太多的杂念。但每个人都不能脱离现实的情况,活在理想的世界里,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,小白因为认知不够,吃了很多生活的哭,被骗,亏钱,贷款,万念俱灰,甚至想过一了百了。但小白有目标,就是赚钱改变生活,如果家里条件更好,小白可能会选择继续深造去搞学术研究,但小白觉得那样的生活不一定更好。
在没有收入的日子,该怎么赚钱?如果你不知道,我想到的是2个东西的缺失:目标+认知。
目标,一个人有了目标,干什么都都动力和激情。如果你没有了收入,想想自己是否有目标,之前的每天都做了吗?我相信,一个有目标的人,不会让自己饿死。认知,我当时认知少,赚钱只能靠薅羊毛玩盘子,遇到了站长,提高了自己的认知,赚钱有了更多的选择性,这个项目不好,可以去做其他的,实在不行,就自己玩游戏,也不至于饿死。